求艺文化

求艺文化

咨询热线:15342294611

推荐资讯

联系我们

校企合作办学三种运行机制

时间:2018-06-26 点击:2523 【字体:

  由于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采用统一的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还很难达到。因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


  每个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可采取“核心型”、“紧密型”或“松散型”三种现实模式去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下面将这三种模式设计如下。


  一、“核心型”模式

  1.“核心型”办学模式的内涵

  指校企一体化。这样能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校本课程、实验、实训、实习与就业能紧密地同企业结合在一起,培养出职业素质高、技能水平强的应用性技能人才。

  这种模式适应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校有校办企业,二是企业办学校,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


  2.“核心型”办学模式的管理体制

  “核心型”办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理想模式的目标——“共进共赢”,办学管理体制上比较接近轴承式办学模式。一般来说,采取校企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学校、企业两种身份同时体现,校长既是学校的领导,又是企业的老总;企业老总既是企业的经理,又是学校的领导。学校培养学生的同时又是行业企业的培训基地和研发基地;既面向企业培养中、基层应用性专门人才,又面向企业开展在职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同时进行科技开发,为企业战略决策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核心型”办学模式的体制特征是整体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双生互赢。教育环境与工作环境直接交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实训基地与就业岗位双向对应,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紧密对接,项目、人才、基地三项并举,产学研协调发展,规模效益显著,发展势头强劲。


  3.“核心型”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一元化领导

  实行一元化领导,非常有利于产教结合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协调。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有效安排多种技能、多种岗位的培训,有效克服了校外实训场所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的缺陷,使实践教学计划和要求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2)双方需具备完善的工作保障体系

  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一体化相关文件体系的建立,为合作办学和开展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3)产学“无缝”对接

  学校办企业或企业办学校在于职业院校能够掌握主动,紧贴市场的脉搏,较好地集聚并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生产优势,从而形成产学互动、学院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模式直接“对接”的生动局面,获得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既增强了学校发展的活力,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4)实现教学地点的优势互补,能有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园的人文环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厚的知识积淀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生在企业中实习、顶岗,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养成国际意识、竞争意识、职业习惯、应变能力等,有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确保受教育者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5)具备协调一致的培养(培训)目标、教学计划

  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共同制定的相关教学(培训)文件,可综合安排学生的教学与企业员工的培训,使得教学过程可控,教学目标明确。无论对学生或在职职工,无论在校园或在企业,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紧密型”模式

  1.“紧密型”办学模式的内涵

  指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互相合作、密切配合实施职业教育。通过合作的实践,选择有实力,有诚意的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办学模式,最终双方实现互惠双


  2.“紧密型”办学模式的管理体制

  学校与企业组建统一领导的组织机构是“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一般需要在校级(企业领导层面)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协调委员会,在院系级(企业管理层面)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教研室(车间)这一级建立实习实训工作小组。通过三个层面的体制管理,使校企合作办学得以顺利进行。


  3.运行机制

  (1)明确各自的职责,签订契约加以保障

  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地位、作用和关系。二者是联合办学的伙伴关系,学校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负责,应发挥主导作用。企业把办学看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签订契约保障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


  (2)构建系列保障机制

  包括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双方以信誉、契约、专业(产业)特色组成的运行机制,以友好合作而形成的支持系统、管理系统和评价系统,最终达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企业可获得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3)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平台,可解决学校实训基地投入不足,基地建设滞后的“瓶颈”问题实训平台是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而足够的资金投入,跟上科技前沿的发展往往是学校的“老大难”。通过紧密型的伙伴关系,企业对学校的投入会加大,部分专业甚至以企业为实训基地,这样就充分保证了实训效果,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


  (4)合作中要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有效策略

  双方合作要从共同发展的愿望出发,运作上要重心低,可操作,从各自的直接需求考虑,零距离接触,融合中要讲实际效果,合作层次逐步加深,最后达到互惠双赢。


  (5)具体运作方式, “紧密型”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具体运作程序首先可按专业对口来确定合作对象,其次协商有关合作内容,然后按协议实施合作项目,并对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同时相互之间信息沟通,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挖掘新的合作增长点,达到共融双赢。


  三、“松散型”模式

  1. “松散型”模式的内涵

  指职业院校与企业因某一方面的需要而直接或间接同企业实行的一种合作,亦可称作外延式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一般是由于企业认为合作对自己益处不大,不太愿意同学校搞合作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合作也仅限于部分层面的合作。诸如: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完成某一项目,为企业培训员工,专业教师下厂锻炼等。


  2.“松散型”模式的体制

  这种办学模式的体制一般也建立组织体系,以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这种办学模式一般以学校为主,学校校长同企业老总保持一定的联系,教务主任由于学生实习的需要,同企业生产部部长协同解决学生实习问题,就业办主任因学生工作安排的任务,同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建立定期交流的机制,学生则在企业跟着岗位师傅进行技能训练。


  3.“松散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1)选择合作单位

  学校依据学科和自身条件设置专业,并做一定的市场调查,去选择适合学生实习、就业的合作单位。


  (2)建立一定的校企合作联系机制

  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就业办公室主任分别同企业经理、生产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合适的时候联系,以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等问题。


  (3)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选择校外合作企业是学校的事,但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成为合作办学企业要协商,要征得对方同意并谈妥各种条件,最终以协议形式将学生实习、就业等有关事宜确定下来。


  (4)双方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提供一定的岗位及一线操作员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管理,而校方也安排带教班主任负责考勤,和师傅一同进行实习考核等管理工作。


  (5)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确定就业学生有关事宜

  根据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结合企业用工实际,合作双方协商确定在企业分配工作名单,以及确定学生就业手续等事项的办理等工作。


  四、三种模式比较

  “核心型”模式属于校企合作紧密型,但这需要学校实力比较雄厚或某~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优势,一般目前绝大部分学校达不到;目前一般职业院校比较容易实施“松散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只要有需求,就可找合作伙伴;“紧密型”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我国现有国情来看是一种较好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合作双方能够通过有效的保障机制,高起点、零距离、深层次、双战略,最终达到“互惠双赢”。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将会由大多职业学校的松散型合作,发展到紧密型合作,最终达到核心型合作办学,双方在人才培养、双师型建设、技术员培训、专业产业协调发展、科研创新上紧密合作,共融共进,共同做大做强




    报名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博雅园403

    联系电话:15342294611(谭老师

15342294611